2023年10月24日,汉唐法律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讨会在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法学院成功举行。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侨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华书局、学术月刊等10多所高校及出版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及部分硕博研究生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分为上午的《汉唐法制史研究》中文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23ZDA079的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和下午的“汉唐法律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研讨会,分别在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法学院模拟法庭和B220室举行。
当日上午9点,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法学院周东平教授主持的线上及线下《汉唐法制史研究》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他首先介绍并感谢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随后分享翻译《汉唐法制史研究》的契机和趣事,最后从法史学和简牍学两个方面,总结冨谷至先生的学术贡献及在汉学领域的影响力。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暨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冨谷至先生紧接着进行线上致辞,他表达了未能亲临现场的歉意,以及对译者、责任编辑、现场专家学者的感谢,并表示将中华书局出版的《汉唐法制史研究》代替原版(日文版)作为正本。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代表孟庆媛女士也在线上发表致辞,她表示《汉唐法制史研究》问题意识强,是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周东平教授和薛夷风副教授更是不厌其烦地打磨书稿,为学术界提供了准确精详的译作。
译者代表周东平教授在原作者和责任编辑发言的基础上,阐述了《汉唐法制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他指出,本书具有三大鲜明的特色:第一,将中国古代礼与法规范的交叉作用融会贯通;第二,强调中国古代刑罚的本质在于威慑与预防;第三,重视北朝胡汉融合在中国法律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本书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其后,五位专家学者分别对本书展开评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楼劲研究员认为,冨谷先生功底深厚、考据扎实、观点确切,尤其重视汉唐法律形态的变化。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刘晓林教授认为汉唐时代的划分对整个中国古代法制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李力教授认为,冨谷先生的研究十分前沿、学术功底非常扎实,这种学术研究的魅力在本书中得以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腾教授认为,本书考证精到,史论结合到位,并以罪名变化为例指出本书对法律变迁背后历史社会原因的重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教授则认为,即便是在进行事实性的描述以及微观性的提炼中,本书背后也蕴含着宏观性的文化史关照。对此,冨谷至先生再次表达感谢。
之后,发布会转入线下会议,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霍存福教授、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侯欣一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汪世荣教授、华侨大学法学院范忠信教授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对本书的出版意义和相关内容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点评。
下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23ZDA079)的“汉唐法律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研讨会,在法学院B220室召开,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法学院黄金兰教授、周东平教授先后主持会议。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社科处处长潘越首先致辞,她从周东平教授为与会专家准备的茶杯切入,感叹本次会议的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并借此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则渗透着古人对理想政治的设想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助力,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基础之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首席专家周东平教授就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核心内容、工作设想等向各位专家作了通报。其后,刘晓林教授、汪世荣教授、霍存福教授、侯欣一教授、范忠信教授、楼劲教授、李力教授、闫晓君教授、柳正权教授、赵晶教授、马腾教授、尤韶华研究员、张国安教授等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什么”“为什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怎么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三大问题展开热烈地探讨。
最后,周东平教授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对全体与会嘉宾的莅临支持、建言献策表达了诚挚感谢,本次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董杰 杨柏舟
文/刘安迪
审核/周东平
审定/张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