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晚,海燕政策研究论坛线路1法学院信实“青椒会”学术论坛之“算法歧视的迷思”在法学院A2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沈伟伟老师。法学院的十余位青年教师及几十位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主持人陈鹏教授首先对各位青年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简要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及到场参加的各位老师之后,本次讲座正式拉开帷幕。
主讲人沈伟伟老师从算法歧视现象的普遍性出发,从法学的角度来反思算法歧视等“算法+XX”概念的研究现况。首先,沈老师从实践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两种算法歧视类型,即运算模型式算法歧视和数据输入式算法歧视,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算法歧视从哪来?”这一问题。随后,沈伟伟老师从美国COMPAS量刑系统歧视黑人案出发,介绍该典型案件中反映出的算法歧视问题,并由此梳理了美国法中的反歧视理论,总结出中美在算法歧视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他认为,我国的算法歧视问题与美国有着显著不同,美国的算法歧视研究源自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关注,而中国的算法歧视关注的焦点在私法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后,沈伟伟老师对于学术生产中迸发出的各种“算法+XX”概念研究的现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我们应当甄别外国法的各类概念及制度,仔细考察我国是否具有该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土壤。
在与谈环节,王云清、史欣媛、燕星宇、孙笑涵、吴旭阳、毛海栋、闫语、杨帆等老师分别对讲座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王云清老师表示虽然学界对算法歧视的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实践中,这一理论尚未对司法产生太多影响,并对“歧视”问题与基本权利的司法审查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史欣媛老师高度评价了讲座的意义,表明沈老师关于“算法歧视”的忧思对其启发良多,同时认为AI智能机器人出现的算法歧视问题所折射出的或许是人类意识中潜在的伦理问题。燕星宇老师以反垄断法的视角向我们说明基于算法的区别对待也可能会构成“不公平高价”,并表明个性化定价问题可通过消费者主权视角来解决。孙笑涵老师从《劳动法》的角度出发,对劳动争议中关于歧视的举证规则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吴旭阳老师表明,实践中对于事实认定这一问题,举证责任一般为强势者承担,并向大家介绍了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即事先达成保险条款,进而将其转化为财产责任来解决。毛海栋老师表达了对算法问题和技术治理的忧思后,提出了“算法歧视是否有单独存在之必要性”的追问。闫语老师以实践中信贷专员会对离婚人士收取更高额费用为例,提出算法歧视与个人偏见歧视之间是否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杨帆老师表明算法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实践中算法所生成的画像往往会综合多方面元素,因而溯源找到责任者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时对算法的开发、算法监管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针对几位老师的评议,沈伟伟老师一一进行回应与补充。整个谈论过程既紧凑充实又轻松愉快,同学们在老师们的问答与分享中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最后,陈鹏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本期信实“青椒会”学术论坛完满落下帷幕。
文/莫裕茹
图/王一鸣
审核/毛海栋
审定/吴荻